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从花与植物的叶瓣中,观察到了斐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89……根据这组数列画出来的螺旋曲线,是自然界中近乎完美的经典黄金比例,这种比例也被称作“黄金螺旋线”——这种在艺术界广为运用的“螺旋”,来自古老的生命符号——“生命之花”图案。
与生命之花一样,黄金螺旋线也向内无限延伸、向外无限延展,无始无终,从无归于无尽。达芬奇著名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运用了黄金螺旋线的分割比例;知名品牌“苹果”的LOGO设计,在分解的辅助线中,可以看出其设计正是采用了半径为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多个圆形切割而成。
生命之花图案,以一种古老的几何语言,讲述着自然的经典法则,图案中的花瓣,以等比分裂数次后同时外旋,如此循环往复,以纯粹的形状和比例,不断生成无数的、唯我而又不同的生命形态。
食
之极物
每一根线条
都有食器的沉淀
生命之花食器
生命之花图案
花瓣单一而同在
以向内的凝聚力
表达世间的微小与不分
家
之好物
每一种色彩
都是碗具的情结
生命之花饭碗
生命之花图案
花瓣简单而庞杂
以向外的扩展力
展示万物的角度与弧度
水
之格物
每一眼注视
都有器物的秉性
生命之花随身杯
生命之花图案
花瓣个体而群集
以向上的穿透力
独立其中却也关联其内
心
之器物
每一次紧握
都是器物的倾听
生命之花三件杯
生命之花图案
花瓣循环而无尽
以向下的生长力
体现生命的力量
生生不息的律动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儿曾说:“美是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生命之花,是近乎的完美,是生命的哲学,是物的美学。人生没有真正的完美,却能不懈地追求极致。完美是一种信仰,而生命,需要信仰。以无尽的变幻,完成唯我的生长,生命是,从无到无尽的美学表达。
从出生到流年,生命划归一串数字
——生命的尽头,是数学;
从物质到人心,流年终成一幕画卷
——数学的尽头,是美学;
从追忆到消逝,人心仅是一书文字
——美学的尽头,是哲学。
哲学说:数学的尽头,是美学。